【来源】取健康人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一般以10岁以下儿童的小便为佳,名为童便。
【性味】咸,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本草拾遗》: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解》: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③《本草求真》:入膀胱,兼入肺、胃、肝、心。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止血消瘀。治阴虚发热,劳伤咳血,吐血,衄血,产后血瘀,血晕,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①《别录》:疗寒热,头疼,温气。
②《唐本草》:主卒血攻心,被打内有瘀血,煎服之,一服一升。又主癥积腹满,诸药不差者服之皆下血片肉块。亦主久嗽上气失声。
③《本草拾遗》:主明目益声,润肌肤,利大肠,推陈致新,去咳嗽肺痿,庢病。
④《日华子本草》:止劳渴,嗽,润心肺,疗血闷热狂,扑损瘀血运绝及困乏。揩洒皮肤治皲裂,能润泽人。蛇犬等咬,以热尿淋患处。难产及胞衣不下,即取一升,用姜、葱各一分煎三、两沸,乘热饮,便下。吐血,鼻洪,和生姜一分,绞汁,乘热顿饮瘥。
⑤《本草衍义补遗》:降火最速。
⑥《纲目》:杀虫解毒,疗疟、中暍。
⑦《长沙药解》:清心泄火,退热除烦。
⑧《医林纂要》:通利三焦,降热去瘀,滋补心血,降泻肾邪。
【用法用量】内服:取新鲜者温饮1~2杯,或和汤药内。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或溏泄及阳虚无火、食不消者,咸在所忌。
【附方】①治骨蒸发热:三岁童便五升,煎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孟诜《必效方》)
②治肺痿,时时寒热,两颊亦,气急: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人中指节长短截之,炙令热,破作四片,纳小便中,罩于闲净处露一宿,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便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姚僧坦集验方》)
③治产后血晕绝,不识人,烦闷:红兰花三两(新者佳),无灰清酒半升,童子小便半大升。煮取一大盏,去滓,侯稍冷服之。(《近效方》)
④治伤胎血结心腹痛:童子小便,日服二升瘥。(《产乳集验方》)
⑤治打伤瘀血攻心者:人尿煎服一升,日一服。(《唐本草》)
⑥治少阴病,下利脉微,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猪胆、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
⑦治疟疾渴甚:童便和蜜,煎沸顿服。(《简便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