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细菌性疾病的实验检查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实验检查】

(一)药物敏感试验

参阅临床微生物

(二)联合药敏试验

参阅临床微生物

(三)血清杀菌滴度试验

原理和方法与试管稀释法药敏试验同。用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与患者自身的病原菌进行试验,患者血清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大稀释度即血清杀菌滴度。一般认为血清杀菌滴度在1∶8以上者预示治疗有效,在1∶4以下者则治疗有可能失败。本试验对严重感染患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粒细胞减低合并败血症者的预后,有较大参考意义。但进行本试验必须获得病原菌。

(四)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测定

不少致病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后者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而使之失去抗菌活性,如金葡菌、淋球菌和流感杆菌等对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临床实验室在对上述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的同时,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对临床选用药物有很大参考意义。测定的方法有碘法、微生物法、酸度(pH)法等;以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或cefinase纸片)法最为灵敏可靠,并可在数分钟内获知结果

(五)血药浓度监测或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作用的强弱与组织和体液中的药浓度成正比,而后者又与血药浓度成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药浓度可作为感染部位药浓度的间接指标。治疗药物监测即采用先进和灵敏的测试技术测定体液,特别是血液中药物浓度,用以研究血药浓度与疗效、毒性的关系,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中,血药浓度监测主要适用于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或新生儿或婴幼儿应用氯霉素过程中,或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由肾排泄的抗菌药物时出现或可能出现体内药物积蓄者。有时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也须进行监测,以防止出现“青霉素脑病”。

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有微生物法、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荧光免疫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后数种具有快速、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但亦各有一定缺点和限制,需要专门的设备仪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