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窦房折返性心律失常产生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产生窦房折返性心律失常必须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

①窦房结有效不应期较长,并超过了周围心房肌的不应期。如果心房肌不应期超过了窦房结有效不应期,将终止或掩盖窦房交界区折返现象。

②窦房交界区相对不应期较长,激动传导速率缓慢,从而保证了周围心房肌有足够长的恢复时间,才能保持下次再激动。

③窦房交界区内的环形径路上,激动前方有一可激性空隙区,一旦空隙区消失,激动折返现象立即终止。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④窦房折返现象由适时的房性早搏引起。而更早或较晚发生的房性早搏不能引起窦房交界区折返。引起窦房交界区折返形成窦性回声的时相称为回声带。人类窦性回声带多在10~170ms之间。窦房交界区病变者,回声带增宽可达350ms.有逆行心房传导的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也可引起窦房交界区折心律失常。但多数情况下逆行传导而来的激动到达窦房交界区时,回声带已经过去。所以交界性早搏及少能引起窦性回声和窦房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适时的房性早搏激动逆行传导进入窦房交界区的折返环路内,缓慢折返传导,即激动沿一条径路逆行传入窦房结,又经另一径路返回心房,完成1次窦房交界区折返,产生窦性回声。连续快速的折返,产生窦房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激动在窦房交界区内折返,产生窦房交界性早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