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桡骨头半脱位|好发年龄|发生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桡骨头半脱位

(一)好发年龄及发生机制

多发生在5岁以内,以2-3岁最常见。小儿的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环状韧带仅为一片薄弱的纤维膜,当其腕、手被向上提拉、旋转时,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脱位,使环状韧带嵌入肱骨小头和桡骨头之间,取消牵拉力后,环状韧带的上半部来不及退缩,被卡压在肱桡关节内,使桡骨头不能回到正常解剖位置,形成桡骨头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有腕、手被向上牵拉史。

2.患儿受伤后,因疼痛而哭闹,并且不让触动患部,不肯使用患肢,特别是举起前臂。

3.检查发现前臂多呈旋前位,略屈曲;桡骨头处可有压痛,但无肿胀和畸形。

4.肘关节活动受限,如能合作,可发现旋后受限明显。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5.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三)治疗

手法复位多能成功。多采用旋转法,复位成功时常能感到轻微的弹响,而且疼痛消除,患儿能停止哭闹,并可抬起前臂用手持物。复位后不必固定,但不可再暴力牵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