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深度的识别: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I°、浅Ⅱ°、深Ⅱ°、Ⅲ°。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 深度 | 
              损伤深度 | 
            颜色状态 | 
             疼痛 | 
            拔毛试验 | 
              温度 | 
              水疱 | 
              愈合时间 | 
              愈后 | 
        
        
            | I度(红斑性) | 
              表皮(角质、透明、颗粒) | 
            红肿 | 
            有(烧灼样) | 
             痛 | 
              稍高 | 
              无 | 
              3-5天 | 
            短时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 
        
        
              Ⅱ度(水疱性) 
               | 
              浅 
            II 
            度 | 
              真皮浅层(有部分生发层) | 
            红肿,创面软 | 
             剧烈 | 
              痛 | 
              较高 | 
              大小不一,去皮后创面均匀潮红 | 
              2周 | 
            短时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 
        
        
              深 
            II 
            度 | 
              真皮深层(乳头层下,有部分网状层),残存皮肤附件(毛囊、汗腺) | 
            肿胀,创面韧,可见网状血管栓塞 | 
             钝痛 | 
              微痛 | 
              较低 | 
              较小,去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 | 
              3-4周 | 
            有瘢痕,局部功能障碍 | 
        
        
              Ⅲ度 
            (焦痂性) | 
              皮肤全层或更深 | 
            创面硬,可见树枝状血管栓塞 | 
            无痛觉 | 
              不痛且易拔除 | 
              发凉 | 
              无,创面干燥、蜡白、焦黄甚至炭化。 | 
              3-4周痂脱 | 
            有瘢痕,局部功能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