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休克概论和临床表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概论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综合征。

休克的根本问题是:组织细胞受累,但从病理生理角度看,休克的本质是:组织和细胞缺氧。

循环骤停的临界时间是:4分钟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代偿期和抑制期

(一)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轻度)休克:相当于微循环收缩期,持续时间短。

1.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在20%(800ml)以下,机体可通过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刺激交感-肾上腺轴的活动代偿循环血容量的减少。

2.典型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过度换气等。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3.血压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以及心跳加快、四肢冷、出冷汗。尿量正常或减少。尿比重升高,尿pH值下降,尿钾改变不明显,尿钠不高。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得到纠正。

(二)休克抑制期-休克期

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在20%(800ml)以上。

1.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更缩小。

2.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冰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还可有代酸表现。

3.若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或消化道出血,表示病情已发展到DIC阶段。

4.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或咳出粉红色痰,PaO2降至8kPa(60mmHg)以下,吸入大量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常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存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