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心肌疾病-肥厚型心肌病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心肌的肥厚,心室腔变小,常为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伴有左室血液充盈受阻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1)临床表现

可以完全无自觉症状而因猝死或在体检中被发现。多数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伴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人也可有起立时或运动时的眩晕,甚至昏厥等表现。体检可发现心脏轻度增大,可闻及第四心音,心尖部常有收缩期杂音;流出道有梗阻的病人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该杂音受到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容量及射血速度的影响而有明显变化。常因左室容积减少即前负荷减少(如屏气,Valsava试验,含化硝酸甘油等)或心肌收缩力增加(如心动过速、运动时)而增强。反之,左室容积增加(如下蹲时)或心肌收缩力低下时(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则可减弱。这些特点可与主动脉瓣狭窄相鉴别。

(2)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弛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及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和抗室性心律失常

1)避免心肌收缩力增强:对病人进行生活指导,提醒病人避免剧烈运动、持重或屏气等,可减少猝死的发生。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减少流出道梗阻。

2)目前常用β-肾上腺能阻滞剂,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弱,如病人症状减轻可长期应用。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也具有较好效果。但对梗阻型且有肺小动脉嵌压较高、既往有左心衰竭病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则宜慎用。重症梗阻型病人可以试用植入双腔DDD型起搏器、介入治疗(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或手术治疗(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心肌)。

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患者采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