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在大鼠中枢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探讨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在大鼠中枢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者选取SD大鼠30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PS组)和MK-801组。MK-801组于鞘内注射LPS前2 h,腹腔注射MK-801 0.3 mg/kg,LPS组和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LPS组和MK-801组鞘内注射LPS 0.1 mg,C组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LPS前即刻、鞘内注射LPS后1、3、6、12、24 h时,测定热伤害性刺激痛阈和机械性触痛痛阈。鞘内注射LPS后24 h取腰段脊髓,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发现鞘内注射LPS后,与C组比较,LPS组热伤害性刺激痛阈降低、机械性触痛痛阈升高,MK-801组热伤害性刺激痛阈升高、机械性触痛痛阈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MK-801组热伤害性刺激痛阈升高、机械性触痛痛阈降低(P〈0.01)。鞘内注射LPS后,与C组比较,LPS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均升高,MK-801组NO含量降低,NOS活性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MK-801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均降低(P〈0.05)。

  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NMDA受体的激活通过升高脊髓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参与了鞘内注射LPS诱导的大鼠中枢炎性痛的形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