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接种疟疾子孢子可对宿主产生诱导性保护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根据一项于7月30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报道,接种疟疾子孢子可对宿主产生诱导性作用。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疟蚊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世界范围内,仅是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病例每年就在3亿到5亿之间,而每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则则在一到三百万之间, 这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区是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

  就中国而言,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带为华中华南的丛林多山地区,但疫情远较非洲为轻。世界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用于疟疾的防治。人体感染疟疾后,自然获得性免疫应答非常缓慢。而人类可以通过蚊虫叮咬、接种子孢子,对宿主产生一种诱导性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系统可以发现病原体和受感染的细胞并加以杀死。人体还可以产生抗体来对抗疟原虫和受感染细胞,这些免疫反应是造成病人病理反应的部分原因。实际上,人体对疟疾的抵抗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疟疾死者多为10岁以下免疫功能并不完善的儿童。然而,疟原虫具有一套非常复杂的遗传系统,在宿主的免疫反应压力下,疟原虫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迅速改变它们及所寄生细胞的表面抗原,从而使得寄生虫在血液内不容易被根除。许多病人在病理特征减轻后进入寄生虫血症(Parasitaemia)阶段,此时免疫系统很难完全消灭疟原虫,病情进入慢性期。

  本实验中共有15名志愿者(18-45岁,无疟疾感染或最近6个月没有进流行区),其中10名志愿者列入“疫苗”组,其他5名志愿者列入对照组。疫苗组、对照组志愿者一月内接受一次蚊虫叮咬,并持续3个月,叮咬“疫苗”组的蚊虫已感染疟原虫,叮咬对照组的蚊虫没有感染疟原虫。在此期间所有志愿者均服用氯喹(一种抗疟疾药物,可以在疟原虫进入血液阶段将其杀死)。停药1个月后,再用5只感染有疟原虫的蚊虫感染该15个志愿者来评估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组的10个志愿者血液中未发现疟原虫,而对照组的5人体内都发现有疟原虫。

  作者指出,接种疟疾子孢子可保护宿主避免疟疾感染,这种方法将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