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猫抓病诊断之Leber视神经视网膜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Leber于1916年首先描述这类眼部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盘水肿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并将其命名为视神经视网膜炎。Dreyer等1984年报告27例此类患者,并命名为Leber特发性星芒状视神经视网膜炎,现已正明其病因多为巴尔通体感染。因此,Kerkhoff等又将眼部猫抓病命名为拟眼巴尔通体病猫抓病的最常见、最典型的眼部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症状后1~2wk,眼底表现为视盘及视盘周围水肿,并伴有黄斑部水肿及星芒状渗出。有时可出现局灶性或多灶性灰白色视网膜病灶。

  视野检查可出现生理盲点扩大、中心或傍中心暗点。瞳孔检查可出现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经过一段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大部分视力,少数患者遗留有视盘灰白色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时患者表现为单纯的视盘炎或不伴有视力下降的视盘水肿。Fish等报告1例视盘周围血管瘤病病人,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视盘周围小血管纡曲扩张、乳偷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视网膜有散在出血和浸润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浆液吸收,部分视力恢复。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时,可出现一些眼部症状,如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视盘水肿或视野缺损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