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溶栓开始后60~180min应当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抬高程度及演变和心律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TIMIⅡ或Ⅲ级血流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金标准”,但临床中并非常规用于评价是否溶栓成功。临床常用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而临床判断溶栓治疗失败,应首选进行补救性PCI.

  1.溶栓治疗开始后60~90min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新指南推荐90min进行临床评价)。

  2.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很难判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酶峰提前到发病12~18h内,肌钙蛋白峰值提前到12h内。

  4.溶栓治疗后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