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特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缺铁首先引起贮存铁缺乏,继而发生红细胞内缺铁,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代谢特点如下:

  1.铁的来源:①来自食物,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的铁量约1.0~1.5mg;②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制造红细胞所需铁的量约20~25mg。

  2.铁的吸收: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食物中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便于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铁的吸收量由体内贮备铁的情况来调节。

  3.铁的转运:借助于转铁蛋白,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33%~35%与铁结合。血浆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血浆铁除总铁结合力即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4.铁的分布: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量是男性为50~55mg/kg,女性为35~40mg/kg.血红蛋白铁约占67%,肌红蛋白铁约占3.5%,贮存铁29.2%,组织铁、含铁酶则含量甚低。

  5.铁的贮存有两种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前者能溶于水,主要在细胞浆中;后者不溶于水,可能是变性的铁蛋白。体内铁主要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处。

  6.铁的排泄: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尿液、出汗、皮肤细胞代谢亦排出少量铁。正常男性每天排出铁0.5~1.0mg,女性1.0~1.5m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