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病理学特点为: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可以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腹水感染、原发性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病理改变如下:
1.大体形态改变
肝脏形态异常,早期肿大,晚期根据病因不同,可以缩小(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也可以增大(常见于淤血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外观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质地硬,包膜增厚。切面可见肝脏正常结构被岛屿状结节代替,结节周围由纤维结缔组织包绕。
2.组织学改变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或消失,被假小叶取代。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甚至坏死。残存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和排列。汇管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宽,其中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