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临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为特点。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多数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诊断】

  1.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

  3.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正常。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及紫癜。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科急腹症等鉴别。

  【治疗】

  1.消除致敏因素

  2.一般治疗

  (1)抗组胺药:异丙嗪、扑尔敏及静脉注射钙剂等。

  (2)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克芦丁等。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mg/d,顿服,疗程一般不超过30天,肾型者可酌情延长。

  4.对症治疗:腹痛较重者可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或皮下注射;关节痛可酌情用止痛药;呕吐严重者可用止吐药;伴呕血、便血者,可用奥美拉唑等治疗。

  5.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近期内反复发作者,可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中药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