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急性型 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成大片状,甚至形成血疱、血肿,碰撞部位尤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罕见。但较凶险。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2、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实验检查特征性即可诊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