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肛裂的外科学简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肛裂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长约0.5~1.0cm,常见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常引起肛周剧痛。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疼痛、便秘和出血。有典型肛裂疼痛周期性:排便时疼痛(排便时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间歇期(便后数分钟缓解期)、括约肌挛缩痛(肛管括约肌收缩痉挛,可持续半到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再次大便又出现疼痛。常因惧怕疼痛不敢排便,造成便秘,形成恶性循环。便后可有少量出血。

  局部检查发现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齿状线上相应的乳头肥大时即可确诊。

  治疗:①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等外用药物治疗;②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利排便;③多吃蔬菜水果纠正便秘;④局部普鲁卡因麻醉。侧卧位,用手指扩张肛管。对于经久不愈的肛裂可采用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