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特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侵蚀性葡萄胎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其临床特征。

  概述

  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邻近及远处器宫者称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可穿破子宫肌层或转移至肺、阴道、外阴等器官,造成局部破坏出血。侵蚀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癌为好,治疗主要是化疗或加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1.葡萄胎排出3-4周后阴道不规则出血。2.妇检发现阴道转移结节、子宫增大、宫旁肿块、卵巢黄素囊肿持续存在。3.子宫被瘤组织穿破,内出血征。4.咯血、咳嗽、胸片可见转移结节,头痛、昏迷、偏瘫、抽搐。

  诊断依据

  1.葡萄胎清宫后半年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咯血、咳嗽、头痛、呕吐、偏瘫等。2.阴道壁可见紫兰色转移结节。3.子宫增大、宫旁肿块、卵巢黄素囊肿。4.血尿hcG水平由低转高,或一度阴性又转阳性。5.胸部X线摄片可见多个棉团样阴影。6.头颅断层或CT发现占位病变。7.原发源或转移源病检可见滋养叶细胞增生活跃,组织大批坏死出血,但可见到绒毛结构。8.临床分期:Ⅰ期病源局限于子宫,Ⅱ期病源近处转移,如宫旁、附件和阴道、Ⅲ期肺转移,Ⅳ期全身转移。

  治疗原则

  1.化疗2.手术治疗3.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一般情况可,化疗反应不重者用“A”。2.一般情况差,化疗反应重者用“A”、“B”。3.有脑转移、反复发作病源选“A”、“B”、“C”。

  辅助检查

  1.有宫旁、阴道及肺转移者选“A”;2.疑有脑、全身转移者选“A”、“B”。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