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妊娠合并硬皮病的发病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目前的研究显示SSc的病理变化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相似,微嵌合体可能是一个启动因子。微嵌合体是由不同个体间少量的外周血细胞互相迁移而形成的,如妊娠时的母胎之间、多胎妊娠时的胎儿之间及输血或器官移植时的供者和受者之间均可发生细胞微嵌合。在一定条件下,如母胎共享某些特定HLA基因时,胎源细胞可导致母体病理损害。1996年Nelson首次提出假设,认为经产妇血液中的胎源细胞可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特别是SSc.大多数患SSc的经产妇和部分健康经产妇血液中都含有胎源细胞,但前者细胞数量是后者的30倍。1998年Carol等发现部分SSc女性患者皮肤受损区存在胎源细胞。2002年Johnson等报道SSc患者的多个内脏器官均可发现胎源细胞。

  SSc患者的皮肤、肺、平滑肌、消化道、关节液和肝脏中可见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多数病人还有自身抗体的存在。然而目前并不能清楚了解SSc患者的病理损伤是如何发生的。

  有关妊娠合并硬皮病的文献报道较少,Johnson(1964)分析45岁前硬皮症妇女337名有36次妊娠,妊娠期间硬皮症病情无变化,硬皮症对妊娠也无明显影响,但根据Cunninham(1989)经验,妊娠期间由于食管受累所引起的吞咽困难症状有所加剧,如心肾波及则高血压及肺纤维化情况加重。肾功能不全及恶性高血压常为非孕妇致死原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否在妊娠期易引起先兆子痫及病情加剧还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如孕前已存在血管-肾病变发生先兆子痫-子痫的危险性剧增。曾有1例病人死于孕期子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