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演化中的寄生现象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生物界中,各种生物千差万别,为了寻求食物或逃避敌害,它们之间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任何生物,只要在它们生覆盖的一段时间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就被称为共生。根据生物与生物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共生可分为3种类型: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就医学而言,最重要的是研究寄生关系。

  1.共栖 指两种在一起密切生活的生物,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它们之间并没有生理的互相依赖,例如海葵与寄生蟹。海葵附在寄生蟹的壳上,随寄生蟹的移行而增加寻找食物机会,而寄生蟹既无利也无害。又如人体与结肠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在人结肠中以细菌为食物,但不侵犯组织,对人没有利害可言。

  2.互利共生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均获得益处并互相依赖。例如白蚁及寄生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鞭毛虫依靠白蚁消化道中的木屑作为食物获得所需的营养,而鞭毛虫合成和分泌的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能被白蚁利用的复合物。白蚁为鞭毛虫提供食物和庇护所,鞭毛虫为白蚁提供了必须的、自身不能合成的酶。两者均得益,互相依赖。

  3.寄生 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者则称为寄生。例如寄生于人、动物、植物的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通常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被寄生一方称宿主;寄生物为动物者称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宿主提供寄生物所需营养物质,以及暂时或永久的居住场所。

  生物之间的关系多样而复杂,上述的3种关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可具有“重叠”部分,该部分可能反映演化过程中暂时过渡阶段,如齿龈内阿米巴现在可以认为是共栖,但将来可能演化成为“完全”的寄生。从寄生也可演化为互利共生,如白蚁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开始时鞭毛虫与白蚁是寄生关系,鞭毛虫对白蚁影响不大,有可能只给白蚁一些非必需的代谢产物,如消化纤维素的酶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蚁失去了分泌消化纤维素酶等物质的功能,完全依赖鞭毛虫,于是寄生关系渐变为互利共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