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常见角膜疾病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流行性角膜炎 该病开始时角膜周边部会出现弥漫混浊。治愈后,周边部分混浊可消失,在中心部会留下混浊残余。

  (2)弥散性角膜炎 采用荧光素染色后,在裂隙灯下会看到角膜便面的微细混浊,若不用荧光素时就不易看到。但采用间接后照法,虽不用荧光素染色,也易看到微细混浊。这种角膜炎与点状表层角膜不同,前者混浊较浅,后者较深,会波及上皮中及上皮下产生混浊。因紫外线或其他放射线的照射,酸碱等液体溅入均可引起此病症。

  (3)丝状角膜炎 在大水泡破裂时会在角膜表面形成从角膜表面悬挂的灰白色能活动的丝状物,这就是丝状角膜炎。

  (4)疱疹性角膜炎 可分为三个阶段:

  1、表层有点状浸润(即点状水泡)在角膜表层有数个灰白色小水泡。

  2、浅层溃疡形成 呈树枝状,是排列成行的点状浸润。

  3、实质性浸润(圆盘状) 可向深部发展,使角膜实质层发生混浊,典型者为圆锥状混浊。周边淡,中央浓;也可以呈现为弥漫性或不规则形状。

  (5)圆锥角膜 为先天异常继发角膜变性所致。双眼角膜中央向前突出呈圆锥状,组织显著变薄,可呈现不规则散光。

  (6)角膜血染 因前房出血,并伴眼压高时,血染渗到角膜实质层形成,初期为紫红色,以后租间变成黄褐色,最后由于逐渐吸收形成圆形混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