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
1.肾炎综合征:蛋白尿、水肿、血尿和高血压
2.肾病综合征: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三高一低)
附件(重要表格) |
类 型 | 病理特点 | 临床病理联系 | 特别强调(重要!!) |
光 镜 | 免疫荧光 | 电 镜 |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 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 | 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 | 急性肾炎综合征 | 大红肾/蚤咬肾 |
多见于儿童 |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 抗GBM型 | 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 线性IgG和C3 | 无沉积物 |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 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
免疫复合物型 | 颗粒状沉积物 | 沉积物 |
免疫反应缺乏型 | 阴性或极弱 | 无沉积物 |
1.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 弥漫性GBM增厚,钉状突起形成 | 基膜颗粒状IgG和C3 | 上皮下沉积物,GBM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 | 肾病综合征 | 大白肾;早期称:膜性肾病 |
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 系膜区IgG,IgM和C3沉积 | 系膜区沉积物 | 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 |
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Ⅰ型 | 系膜增生,插入,基膜增厚,双轨状 | IgG+C3;C1+C4 | 内皮下沉积物 | 肾病综合征 | 双轨征(下图) |
Ⅱ型 | 只有C3,无其他 | 致密沉积物 | 血尿、蛋白尿、慢性肾衰 | |
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正常,肾小管脂质沉积 | (-) |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 | 肾病综合征 | 脂性肾病; |
多见于幼儿 |
2.慢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硬化 | 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 | 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 | 慢性肾炎综合征 |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慢性肾衰 |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 |
3.IgA肾病 | 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弥漫系膜增宽 | 系膜区IgA和C3沉积 | 系膜区沉积物 | 反复发作的血尿、蛋白尿 | |
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 | 局灶性,IgM和C3 |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细胞剥脱 |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 | |
轻微肾小球病变(补充) | 无异常改变 | 可有可无 | 致密沉积物少或无,足突变短 | 肾小球肾炎的起始阶段或恢复好转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