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细菌性痢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细菌性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本病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环境卫生不良,食物及水源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病原学

痢疾杆菌系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利用菌体“O”抗原可将痢疾杆菌分为A、B、C、D四群,相当于志贺、福氏、鲍氏和宋内痢疾杆菌。发达国家以宋内最常见,福氏次之。我国以福氏最常见,宋内次之,鲍氏最少见。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痢疾的唯一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散发病例多由慢性患者及带菌者所致。

2.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痢疾杆菌由粪便中排出,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水、手等经口而传播。苍蝇易污染食品而传播疾病。

3.易感人群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一年左右)且不稳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