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临床表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度左右,偶有40度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无压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多数患儿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

脾肿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肿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