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小儿游戏的发展简述

小儿游戏的特点:

在成人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情绪、需要等的表达基本是通过语言完成。而儿童他们的思考功能和表达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言语化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尤其是情绪的表达,他们更倾向于用身体行为表达不安和紧张,由于游戏源自于儿童的内在生活,游戏中的儿童可以更加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可以通过游戏促进护患关系,因此理解游戏的功用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的特点:

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又称幼儿)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均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幼儿的心理发展过渡到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过程,主要是在活动中完成的。学龄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在以游戏为主的各种活动中,其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发生质的飞跃。

游戏起始于婴儿早期,表现为探索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会持续终身,但其花费的时间会因经验的积累而下降。婴儿末期、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从动作开始进行游戏,并力图赋予动作以一定意义,如不但使用汤匙喂布娃娃,还要做出妈妈的样子,力图反映母子关系;幼儿中期的儿童,游戏情节就显得较为丰富,经常反映成人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一般社会关系,如喂布娃娃动作已经发展为诸如买菜、做饭、吃饭、洗碗等一套反映父母的劳动和家庭生活的“办家家”游戏;幼儿末期,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复杂,求揭示成人活动的社会意义和人际关系,同样“办家家”游戏,已经出现正面和反面人物的区分,事先计划游戏步骤,商量分配游戏角色等,并能用游戏规则自己解决问题。

可见,儿童游戏是一个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过程,后面的游戏形式包括了先前的游戏形式,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游戏的时间也会随年龄增加而延长,到幼儿晚期,往往到吃饭的时间还不中止游戏。作为护理人员,在通过应用游戏方式与患儿交流时。一定要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事物的过程,选择适宜其发育水平的游戏方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估和低估儿童的能力选取的游戏均会导致其的拒绝,衡量是否相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儿童所表现出的神情是否是高兴的、感兴趣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