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的因素很多,但目前已有充分资料说明,脂质代谢的紊乱、血流动力的改变、动脉壁的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紊乱是其重要因素。某些血管区域血流的应力、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是本病发病的基础。在血管分枝或分叉的对角处所产生的湍流和涡流的持续性压力可导致内膜细胞损伤和增殖,故其节段性病变常出现于颈总动脉分出颈内动脉和主动脉分出髂动脉的分叉处;立位时,下半身血压较高可能是下肢受累多于上肢的原因。
闭塞性动脉硬化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和股动脉医学教育|网搜集,上肢动脉较少受累,偶尔可发生在锁骨下动脉近端和尺动脉。有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可先发生在较小的动脉,如胫前和胫后动脉。病变后期动脉常扩张、变硬,呈条索状或不规则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