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四肢检査内容有什么?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四肢检査内容如下:

(一) 形态异常

1. 匙状甲

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甲癣及风湿热。

2. 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其特点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

3肢端肥大症

在青春发育成熟之后(骨髓端已愈合)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垂体前叶嗜酸细胞瘤或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增生等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因骨骺已愈合、躯体不能变得异常高大,而造成骨末端及其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大,使肢体末端异常粗大,称为肢端肥大症。

4. 足内、外翻

正常人当膝关节固定时,足掌可向内翻、外翻达35°。

若足掌部活动受限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称为足内翻。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称为足外翻。足外翻或内翻畸形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5. 骨折与关节脱位

骨折可使肢体缩短或变形,局部可有红肿、压痛。有时可触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关节脱位后可有肢体位置改变、关节活动受限,如伸屈、内翻、外展或旋转功能发生障碍。

6. 肌肉萎缩

某一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的体积缩小,松驰无力,为肌肉萎缩现象。常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伤,双下肢的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生神经炎、多肌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进行性肌萎缩。

7. 下肢静脉曲张

多见于小腿,主要是下肢的浅静脉(大、小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

①特点

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者更明显。严重者有小腿肿胀感,局部皮肤暗紫、色素沉着,甚者溃疡经久不愈。

②常见

从事站立性工作或栓塞性静脉炎。

8. 水肿

全身性水肿时双侧下肢水肿较上肢明显,常为压陷性水肿。

双下肢非压陷水肿:甲低。

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 静脉回流受阻如血栓性静脉炎,淋巴液回流受阻如丝虫病。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