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中医执业医师考纲内容”,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气滞证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临床表现
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通、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通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二)证候分析
引起气滞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二是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三是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气机阻滞的主要机理是气的运行发生障碍,气机不畅则痞胀,障碍不通则疼痛,气得运行则症减,故气滞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
以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痛、窜通为主要表现。
推荐阅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气脱证的临床表现
气不固证的表现及辨证要点—中医执业医师中诊考点
气陷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以上关于“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中医执业医师考纲内容”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