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肾阴亏损
B.胃热炽盛
C.肺热津伤
D.阴虚燥热
E.阴阳两虚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D.
【医学教育网原创】消渴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故本题答案选D.
【传染病学】
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E?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E.
【医学教育网原创】暴发型流脑休克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多为阳性。
故本题答案选E.
【中医妇科学】
某妇人阴部干涩,瘙痒灼热,夜间加重,伴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首选何方加减
A.六味地黄汤
B.龙胆泻肝汤
C.易黄汤
D.知柏地黄汤
E.左归丸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D?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D.
【医学教育网原创】阴痒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丸,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故本题答案选D.
【中医外科学】
下列哪项不是脱疽局部缺血期的表现
A.患肢发凉
B.患肢麻木
C.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D.间歇性跛行
E.静止痛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E?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E.
【医学教育网原创】脱疽的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本病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温稍低于健侧,皮肤指压试验可见充盈缓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绀,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呈湿性坏疽,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3级:1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2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3级坏疽发展至足背、足跟、踝关节及其上方。
故本题答案选E.
【中医儿科学】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是
A.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夏秋季节多发
B.皮肤黏膜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
C.发热3——4天后,热退疹出,呈玫瑰色斑疹
D.风团样丘疹,中心有针尖大小水疱,伴瘙痒
E.疱疹分布于四肢远端、手足及口腔黏膜,不结痂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E?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医学教育网原创】手足口病诊断要点
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出现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4.血象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故本题答案选E.
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9年第48期(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