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护理中,对处于急性期的患儿进行呼吸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还能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进行呼吸监测时的一些关键点:
1.观察呼吸频率: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约为40-60次/分钟,婴儿(1月至1岁)约30-40次/分钟,幼儿(2至5岁)约20-30次/分钟。急性期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或缓慢的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并记录。
2.注意呼吸模式:包括是否有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凹陷(三凹征)、鼻翼煽动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呼吸系统受阻的迹象。
3.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可以非侵入性地监测患儿的血氧水平,正常值应在95%-100%之间。如果发现持续低于这个范围,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考虑吸氧治疗。
4.听诊肺部声音:通过听诊器检查双侧肺野是否有异常呼吸音,如湿罗音、哮鸣音等,这些都是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信号。
5.记录体位变化对呼吸的影响:某些疾病状态下,患者可能会采取特定的体位以减轻不适感。例如,急性心力衰竭时患儿常表现为端坐呼吸。
6.定期评估意识状态和反应性:意识水平下降可能是缺氧的表现之一,需要密切注意。
7.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儿没有异物堵塞气道,并教会家长如何正确执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本技能。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护士应与医生紧密合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要给予患儿及其家庭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