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中医《中医伤科学》第六章:骨折概论(1)

  【学习指导】

  学时安排:4学时。

  本章着重介绍骨折的有关知识。应掌握骨折的定义、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解骨折愈合过程和影响骨折愈合因素等,为学习骨折各论打好基础

  【基本概述】

  由于外力的作用,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断裂,即称骨折。儿童的骨骺分离亦属骨折,因为在骨骺的断面上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骨折的治疗在中医伤科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复位、固定、练功活动和药物治疗四个方面均各有其独特的优点。

  【病因病理】

  一、骨折的原因

  受伤的原因包括生活损伤、工业损伤、交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火器损伤、自然灾害损伤。

  二、骨折的内因

  内因是引起骨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全身健康状况、骨质本身状况、骨的解剖结构特点、骨与周围软组织的特殊解剖关节。

  三、骨折的外因

  外因即作用于人体的致伤暴力,可分为四种形式: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疲劳骨折

  四、骨折的移位

  附:

  【病因病理·骨折内因】

  1. 全身健康状况:身体强健者必然筋骨壮实,不易受损;身体虚弱者,平时又缺乏锻炼或长期废用者,其骨质脆弱疏松,受伤时就容易引起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

  2. 骨质本身状况:年龄不同,发生骨折的性质和部位亦不同,如幼儿易发生青枝骨折;18岁以下的青少年因骨骺尚未闭合,关节附近被外力撞击,则易发生骨骺分离;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脆弱亦易发生骨折。另外骨质本身异常也是发生骨折的一种因素,可造成病理性骨折,如先天性疾病“脆骨病”,也叫成骨细胞发育不全;营养不良性疾病如幼儿的佝偻病,成人的软骨病;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炎症性病变如化脓性骨髓炎,骨囊肿等。

  3. 骨的解剖结构特点:这是骨折易发生在一定部位的重要原因。如肱骨下端扁而宽,在前面的冠状窝和后面的鹰嘴窝之间,仅有一层薄的骨片,故这一部位即肱骨髁上很容易发生骨折

  4. 骨与周围软组织的特殊解剖关节:这是某一部位易发生骨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肱骨内上髁骨折,因跌倒时由于屈腕肌群的强力收缩所造成;某些髌骨骨折是由于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将骨质撕断的结果。

  【病因病理·骨折外因】

  1. 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外来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打伤、压伤、枪伤、炸伤及撞击伤等。这类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多为开放性骨折;若打击物由外向内穿破皮肤则感染率高;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则骨折在同一平面。

  2. 间接暴力:包括传达暴力及扭转暴力等。是指骨折发生于远离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亦就是不发生在直接受到外力打击的部位,而在其他部位。如由高处摔下臀部着地而引起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这类骨折的特点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若为开放性骨折,多为骨折断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低;若骨折发生在前臂或小腿,则骨折的部位不在同一平面。

  3. 肌肉牵拉:由于肌肉急骤收缩和牵拉而发生骨折。如髌骨骨折,肱骨干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4. 疲劳骨折(持续性骨折):多为骨骼过度疲劳而致。易发生在长途跋涉后或行军途中,以足的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三分之一处的疲劳骨折为多见,这种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

  【病因病理·骨折移位】

  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取决于外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以及骨折后的肌肉韧带收缩牵拉和肢体重力的影响,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移位有以下五种,常合并存在。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向外成角[如图①]

  侧方移位:骨折远端移向侧方[如图②].

  缩短移位(重叠移位):两骨折段相互重叠或嵌插使骨的长度缩短[如图③].

  分离移位:两骨折段互相分离,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骨的长度增加[如图④].

  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移位[如图⑤].

  【骨折的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并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骨折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六种:

  ◆ 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骨折:包括无移位的不全或完全骨折、儿童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形骨折。这类骨折不需整复,仅用简单的外固定骨折即可愈合。亦包括一部分有移位的骨折,经复位后采用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

  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者,如一般骨干的斜形、螺旋、多段、粉碎性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因股骨干周围软组织丰厚,附着肌肉很多,骨折整复较困难,骨折整复后不使用对抗肌肉收缩的外固定装置,则难以保持骨折对位,所以股骨干横断骨折亦属于此类。不稳定骨折处理较复杂,有的需要牵引,有的需要手术切开整复内固定,骨折才能愈合,所以治疗效果不如稳定性骨折

  ◆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闭合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单纯骨折为单纯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肌腱及重要血管损伤者为复杂闭合性骨折。单纯闭合性骨折可按照治疗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的原则来处理。而复杂闭合性骨折,合并的软组织损伤往往比骨折本身还重要。

  有的需要立刻处理,有的必须手术,有的可以和骨折同时处理,有的在骨折处理后要密切观察,如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受压,在骨折复位后仍不能改进局部血运时,应立刻进行手术探查,以解除对血管的刺激压迫。合并桡神经瘫痪的肱骨干骨折,有的要先处理骨折,对神经密切观察,有的则必须早期手术探查,合并肌腱断裂的骨折则必须手术缝合肌腱尤其是手部肌腱。

  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皮肤与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单纯开放性骨折,处理复杂,必须在伤后6小时~8小时内清创,使开放性骨折转为闭合性骨折,再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治疗。

  复杂性的开放性骨折,处理最困难,必须做到控制感染即早期清创;整复骨折并促进其愈合;修复损伤的软组织。

  ◆ 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分类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复杂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不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完全骨折:骨小梁全部中断者,多有移位。

  ◆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1.不完全骨折

  裂纹骨折:骨质发生裂缝但无移位,只作简单固定或贴药即可。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断裂。常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但有骨皮质皱折[如下图⑤].

  骨膜下骨折:多见儿童,骨膜未破,无移位,愈合快。

  2.完全骨折

  横断型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如下图①].

  斜型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呈锐角[如下图②].

  螺旋型骨折骨折呈螺旋,多由于扭转暴力引起[如下图③].

  粉碎型骨折骨折块呈三块以上[如下图④].

  嵌插型骨折骨折断端相互嵌入,成角不大,多不需整复,愈合快[如下图⑥].

  压缩型骨折:由于松质骨因受暴力作用压缩而变形,如胸腰椎骨折呈楔形改变。

  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软骨与骨干交界处。是儿童特有的一种骨折[如下图⑦].

  撕裂骨折(撕脱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和收缩所致。

  骨折脱位:多见于关节周围的骨折且伴有关节脱位者。

  凹陷型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所致,骨片下陷。如颅骨骨折、颜面骨骨折

  ◆ 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

  新鲜骨折:伤后2周~3周内就诊者。

  陈旧骨折:伤后2周~3周以后就诊者。易发生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 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

  1. 外伤性骨折

  2. 病理性骨折:骨质已有改变,经轻微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根据伤员年龄分类:

  1. 产伤骨折:助产不当所至,多愈合快。

  2. 骨骺骨折:多见于儿童。

  3. 老年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萎缩,变性疏松以及老年妇女停经后致胸腰椎骨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4年新课

39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