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感染与传染病学]匐行疹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概述】

  主要以寄生于猪、猫、牛、羊等动物钩虫幼虫引起,最常见为猪、犬的巴西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此外有犬钩虫(A.caninum)、牛钩虫(A.羊钩n)、羊钩虫(A.sheep)、狭头刺口钩虫(uncinariastenocephalia)、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n trigonocephalum)、牛仰口线虫(B.phlebotomum)以及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浣熊等动物的粪类圆线虫(stron gyloidisSPP)等的幼虫皆可在人体造成匐行疹,但均少见。

  【流行特征】

  巴西钩虫广泛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犬钩虫则多见于北半球。上述各种动物蠕虫分别寄生在猪、犬、猫、羊等动物小肠内。其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具有适宜温度和湿度的土壤中发育成为感染性丝状蚴,当接触到人体时,即侵入皮肤产生匐行疹。

  【发病机制】

  人体皮肤与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接触后,其中的感染性幼虫即从皮肤侵入,不能穿达生发层下,仅能在真皮和粒层间以每日数毫米至数厘米的速度移行,产生蜿蜒隧道并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隧道外观呈红色硬斑,局部出现皮损、水泡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隧道周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

  感染后数小时内在犬、猫感染性幼虫入侵部位出现红色丘疹,继以红肿和水疱形成。2~3天内幼虫开始在皮内移行,形成匐行疹。皮疹红色,线状,略高出于皮肤表面,伴奇痒,尤于夜间为甚,以足部皮肤多见,手部次之。因搔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其它蠕虫蚴匐形疹与钩蚴所致者相仿,但幼虫移行速度略异,幼虫存活和皮疹持续时间不同,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月。此外,巴西钩虫与犬钩虫蚴偶可经血流进入肺部,引起肺部嗜酸性细胞浸润。可伴有咳嗽、低热。X线检查呈短暂游走性肺部浸润,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诊断说明】

  根据接触史、匐行疹作出诊断。

  【治疗说明】

  局部可用热敷、热浸等透热疗法,以56~60℃热水间歇反复使用15~30分钟。或用冰冻疗法,用液氮、氯乙烷或二氧化碳局部喷雾以杀死蚴虫。10%噻苯咪唑混悬液局部涂抹。或0.75%左旋咪唑二甲亚砜溶液涂抹。再敷用0.1%地塞米松软膏也有一定疗效。皮损严重且较多者服噻苯咪唑,每日50mg/kg,分2~3次服用,疗程5日,休息2日后可重复一疗程;或丙硫苯咪唑400mg顿服,每日2次,3~5日为一疗程。

  【预防说明】

  避免与狗、猫、羊等家畜粪便污染的土壤接触,定期给狗、猫驱虫,以消灭传染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