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感染与传染病学]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概述】

  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简称组织胞浆菌病,由有荚膜的组织胞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前者的症状轻,病程短,常自愈;后者症状重,淋 巴结及肝脾均肿大,预后不佳。本病流行于北美,系一种地方病。其他各洲亦有少数病例报道。我国1955年第一次在广州发现,以后发现数例,患者都是从流行区归国的华侨。男女老少都可发病。

  【流行特征】

  病原菌为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及37℃培养基中呈酵母型,直径2~4μm,卵圆形;在室温下生长为白色菌丝集落。有性期已被发现,可从流行区土壤中分离出。带菌的灰尘经空气传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首先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由于免疫力的产生,常不治自愈。少数病人因患肿瘤等而免疫力降低,吸入大量孢子后,可引起肺以外脏器的全身性扩散。儿童还可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侵入者甚为少见。在流行地区动物亦可被感染,其粪便等排泄物亦可带病菌,但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之间尚无直接传播的报告。

  【临床表现】

  (一)肺组织胞浆菌病 由于吸入带菌的尘埃,可以引起急性感染。95%的病例无症状,愈后只留下钙化点。少数可有轻度或中等程度的症状,如干咳、胸痛,儿童可有发热。严重病例可有消瘦、无力、盗汗和咯血,颇似结核。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和真菌培养阳性。胸片显示肺部散在浸润、肺门淋巴结肿大,最后留下均匀分布的钙化点。在流行地区约10%的患者由于吸入大量孢子,突然发生较严重症状,如高热、气急、胸痛,类似急性肺炎。组织胞浆菌素试验强阳性。

  肺组织胞浆菌病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有空洞形成,类似结核。患者以成年男性居多。

  (二)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可以呈良性病程,如肺、肝、脾等脏器可有许多钙化点,但无症状。在一定条件下,如免疫力降低,则可变为进行性、播散性或暴发性。进行性或播散性多见于成人,有严重症状和肝脾肿大。暴发性大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婴儿,可迅速导致死亡。少数病例可以转为慢性或表现为皮肤粘膜溃疡或肉芽肿,出现于口腔、舌、咽喉、胃肠、外生殖器或皮肤,骨和关节很少被波及。原发性皮肤感染甚为少见,如见于实验室工作者,但不治可愈。

  【实验检查】

  涂片染色、25℃和37℃培养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真菌都有诊断价值。涂片瑞氏或吉姆萨染色可见2~4μm直径、卵圆形有荚膜的孢子。孢子一端圆,有染成红色的杯状原浆质;一端尖,可出芽,芽颈细。孢内有一孔泡。孢子外观很像洋葱的横切面。37℃血琼脂培养为酵母型,与涂片染色和病理切片所见相同。25℃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为霉菌型,有典型的齿轮状大分生孢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组织细胞内应与马尼菲青霉、球拟酵母(不产生荧光抗体)、黑热病原虫(真菌染色阴性)及弓形虫(不在组织细胞内、真菌染色阴性)鉴别。它的有性期已被发现(Ajellomyces capsulatus)。[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病理说明】

  播散性者显示慢性肉芽肿改变,很少化脓,有干酪样坏死,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及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很少,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荚膜,3μm大小,寄生于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内,用苏木素-伊红、吉姆萨、PAS或革兰染色都能显示细胞内的孢子,但必须与其他酵母和原虫鉴别,特别是马尼菲青霉。

  【诊断说明】

  早期原发性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为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结合X线胸片检查。播散性病例有赖于真菌检查及血清试验。

  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示过去和现在有感染,适用于普查。乳胶微粒凝集试验适用于早期急性感染,对播散性病例无诊断价值。补体结合试验对播散性病例的诊断和预后有价值,感染6周后可呈阳性,效价大于1∶32,或不断升高,表示病情恶化,反之则表示

  好转。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比补体结合试验更具特异性,但有时与芽生菌病和球孢子菌病有交叉反应。荧光抗体检查对培养、标本及组织切片中的病原菌有鉴定价值。

  【治疗说明】

  目前治疗组织胞浆菌病以氟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的疗效最佳。避免进入流行区和防止吸入带菌尘埃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