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也称为肝斑,是颜面部对称而局限性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内分泌功能改变见于妇女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者及其他因素。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sma gravidarum,妊娠性黄褐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二、其他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此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此外,强烈的日晒、化妆品的应用也可诱发黄褐斑。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病理改变
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噬黑素细胞有较多的色素。真皮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一、常见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
二、 皮损为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雀斑有明确的家族史。皮疹分散而不融合,斑点较小,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或消失。
二、Riehl黑变病皮疹好发于额、颊和颈侧,除色斑外,还可见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粉状鳞屑,使皮肤呈特征性“粉尘”外观。
三、艾迪生病为弥漫性青黑或褐红色斑片,见于面部以及外生殖器、乳晕等处,并且伴有全身乏力、血压低、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24小时的尿17羟、17酮减少。
四、Civatte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在淡红色或青铜色斑疹中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表浅性萎缩性淡白点。
治疗
治疗原则为有病因者尽量去除病因,避免日光暴晒。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在短期内不一定消退。
一、全身治疗口服大量维生素C,每日1~3g,或维生素C2g静注。维生素C能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成色浅的还原型色素,并将多巴醌还原成多巴,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二、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与口服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1、脱色剂1)氢醌类制剂3%~5%氢醌霜、2.6叔丁基对苯酚霜、10%~20%氢醌单苯醚霜及3%对苯二酚单丙酸脂,局部外用可有效。氢醌主要阻断被酪氨酸酶催化的从酪氨酸到多巴的反应过程,减少黑素的形成,也就是阻止酪氨酸氧化成二羟苯丙氨酸(do-pa)而有效地阻止黑色素的生成。氢醌霜不要涂擦损害附近的正常皮肤,也不要用的太多,以免使皮肤颜色斑驳不均匀。极少数病人可以过敏而发生皮炎。20%氢醌单苯醚(monobenzyl ether of hydioquinone)乳剂或软膏可应用,在皮肤内变成氢醌起相同的作用,对顽固病例可能有效,应注意易引起过敏和不均匀脱色或永久性脱色。
2)维甲酸制剂用0.1%维甲酸、5%氢醌、0.1%地塞米松放入亲水性软膏或配入等量丙二醇酒精溶液中(溶液必须新鲜配制)。每日外用2次,治疗开始时常有红斑刺激现象,约4~6周后可使色素明显减退。
3)2~5%双氧水外擦也可脱色。
2、遮光剂在治疗黄褐斑时,合并使用遮光剂以加强疗效。遮光剂可防御紫外线光和可见光,从而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及防止色素沉着。
1)对氨基苯甲酸(PABA) 易吸收中波紫外线(280~320nm)。以5%PABA的50%~60%酒精溶液最有效,注意可引起过敏。目前已用于临床。
2)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Salol) 常配成10%乳膏外用。
3)二氧化钛 5%二氧化钛霜剂外用,有防晒斑的作用。
3、抗皮肤衰老剂1)1%维生素E霜 外用维生素E能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皮肤衰老和色素沉着。
2)15%沙棘乳剂 是由沙棘果实中榨取的一种混合植物油加乳剂基质混合制成。沙棘内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和减轻色素沉着作用。
三、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对不同患者应辨证论治,对肝郁气滞型可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剂有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肾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褐斑的患者多为肾阴虚,可用杞菊地黄加黄柏、陈皮汤为主进行治疗。活血化淤、疏肝理气,用血府逐淤汤、桃仁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