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estritis)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estritis),或两者兼有。临床非常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因素  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其检出率可高达90%.其机理是①Hp呈螺旋形,具鞭毛结构,可在粘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与粘膜细胞紧密接触,直接侵袭胃粘膜;②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物岐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可破坏胃粘膜;③细胞毒素(Cytotoxin)可致细胞空泡变性。④Hp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二)物理因素  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化学因素  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何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粘膜屏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均可破坏粘膜屏障。

  (四)免疫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PCA),伴有恶心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IFA)。壁细胞抗原和PCA形成的免疫复体在补体参与下,破坏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IFA与内因子结合后阻滞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导致恶性贫血

  (五)其他  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液、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胃炎。遗传因素也已受到重视。

  病理改变
    1、慢性浅表性胃炎  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严整细胞浸润为特征,胃腺体则完整。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黏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超过1/3至2/3者为中度,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可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有些可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其萎缩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胃黏膜厚度正常,腺体减少不超过原来的1/3;中度:胃黏膜变薄,腺体排列紊乱,其数目减少半数左右,黏膜肌层增厚;重度: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减少超过半数,黏膜肌层明显增厚。

  临床表现

  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胃酸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二)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 B型胃炎含量一般正常,A型胃炎常升高,尤其恶性贫血者上升更加明显。

  (三)幽站螺杆菌检查 可通过培养、涂片、尿素酶测定等方法检查。

  (四)其他检查 萎缩性胃炎血甭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胃镜检查
    (一)浅表性胃炎 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

  (二)萎缩性胃炎 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可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状或网状。可有颗粒样小结节,散在糜烂灶,萎缩的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内镜直视下胃黏膜活检,查幽门螺杆菌。

  (三)慢性糜烂性胃炎 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诊断慢性胃炎病史常不典型,症状无特异性,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怀疑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及血清胃泌素等。

  鉴别诊断
    一、胃癌  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二、消化性溃疡  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三、慢性胆道疾病  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 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四、其他  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无症状者毋需治疗。Hp感染阳性者需服用药物根除,
    1、一般治疗 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浓茶、进食宜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对症治疗 腹胀、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有高酸症状者可给乐得胃或泰胃美,但萎缩性胃炎者应忌用制酸剂。有胆汁反流者可给硫糖铝及胃肠动力药,以中和胆盐,防止反流。有胃痉挛者可用解痉剂如溴丙安太林(普鲁本新)等。

  3、营养、保护胃粘膜 可给予养胃冲剂、维酶素,伴恶性贫血者应给予维生素B2和叶酸。有糜烂者加用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等。

  4、清除Hp感染 目前推荐的主要方案有三联疗法:(1)质子泵抑制剂(PPI)标准剂量+两种抗菌药(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或呋喃唑酮0.1g,选其中两种抗生素,每日2次,疗程1周)。(2)铋剂标准剂量+两种抗菌药,剂量同上,疗程1周,(3)PPI+铋剂标准剂量+两种抗菌药四联疗法,多用于初治失败者,剂量同上,疗程1周。

  5、外科手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腺化生,尤其是大肠型肠经者。

  预后感染Hp后少有自发清除,因此慢性胃炎长期持续存在,但多数患者无症状。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后者常合并肠化生。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发展为胃癌

  预防
    1. 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时治疗,彻底治愈;

  2. 少食用或尽量不食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禁暴饮暴食;

  3. 积极治疗口腔、上呼吸道的感染病灶,严防感冒

  4. 慢性胃炎有反复发作性,既使已治愈,也应经常注意引起本病的因素,防止再次发病。

  护理慢性胃炎的护理同消化系统一般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二、一般护理
    1.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肝脾穿刺活检、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

  三、健康指导
    1.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

  2.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4.说明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
    1.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食物选择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会延缓胃的排空,易增加胀满感。烈酒、辣椒、洋葱、咖喱、胡椒粉、芥末粉、浓咖啡等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不宜食用。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冷、过热及过分粗糙的食物。胃炎患者宜食肉纤维短而柔软的肉类,如鱼、虾、鸡肉、嫩牛肉、瘦猪肉等。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肝、腰等内脏,并注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补充,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茄子、红枣、绿叶菜,以提供维生素C,帮助铁的吸收。

  3.食物的制作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中多采用蒸、煮炖、烩、煨等,以保护胃黏膜。多食不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嫩黄瓜、西红柿(去皮籽)、去皮嫩茄子、冬瓜、嫩白菜、菠菜叶、土豆、胡萝卜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