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中医对癌症病因病理的认识

  中医对癌症病因病理的认识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是局限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癌症无论发生在任何器官,都不外是由于寒暑变迁,居住环境,起居不慎,饮食失节,负重跌扑,忧思忿怒等原因而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升降失司所致血瘀脉道,久积成疾。在致病原因中,内因更为重要,尤其是情志因素。情志变化常为癌症的主要诱因。

  郁怒不解,肝失条达及疏泄,而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络脉受阻,留聚不散,久而积聚成癌。

  积思多虑,或过贪高粱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调,中气郁阻或脾气损伤,水湿内停而致湿邪侵入肌体,停留滞着,阻碍津液输布。因侵犯部位不同,或郁于肌肤之间,或停留胸膈,或积于肠间,或内阻胃肠,而产生各种部位的癌症。

  寒暑之变或悲伤不已,肺气损伤,肃降失常,百脉失朝,代谢失司或致肺气上逆而咳嗽咯痰,或肺阴虚损而致干咳或痰中带血,或肝火犯肺而致气逆作咳,致生癌瘤。

  负重跌扑,或纵欲竭精,或惊恐而致肾气衰败,开阉失司,肾脉受阻则易产生肾脏肿瘤,甚或癌症。

  恶性肿瘤尽管内容繁多,不同脏器的癌肿各具特征,但本质上却是有其共同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这一规律,对提高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疗效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代许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癌毒—正虚”致病说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癌毒内生是癌症的始动之因恶性肿瘤的证候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有的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体表的肿瘤。根据其临床特征一般将其归入内外科相关疾患中讨论。在病理因素上,历代医家大多归因瘀滞痰湿,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有特殊本质的疾患,和一般的内科病症并不完全一样。瘀滞痰湿在肿瘤的发病中确实存在,但还不能概括癌肿发病的全过程。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腹腔肿块和疼痛,传统将其归入瘕积和痛证范畴,但实际上它和内科杂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肿块疼痛不同,动用化瘀消瘫,理气止痛等法治疗,其效果常不满意,甚至无效,并且在病程转归上也迥然有别。临床实践还表明,结合辨病应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肿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蝎;解毒化湿的土茯苓、金钱白花蛇等治疗癌肿,往往收到一定效果。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瘀滞痰湿有关,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特异性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古今医家有类似的认识。《中藏经》说:“疽痈疮毒之所,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营卫壅塞而发也。”近人郁仁存认为:“热毒内蕴”是癌肿的一大病因。封菊秋曰:癌症常由“邪热蕴郁,郁结不化,灼烁脏腑,日久生毒而成肿块所致。”临床则往往表现为发热,肿瘤急骤增大。已故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则明确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他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这些说明古今医家已经认识到毒热与癌肿之间的关系。但前人没有能把致生癌肿的“毒”和内外科及温病中所说的毒邪区分开来,只是在癌肿溃烂,流淌脓水,分泌恶臭或伴有发热,痢下脓血时才强调毒邪的致病性,因此他们的论述未能引起后世医家的足够重视。张泽生等认为:引起癌肿的“毒”是一种特殊的毒邪,它是促使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系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经脉阻滞,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当其产生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时,机体开始患有恶性肿瘤,并且不一定有显著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脏腑功能失代偿时就进入临床阶段。因此说,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的始动之因。

  癌毒是一种苛疠的邪毒,具有严重而广泛的致病性,具体地说,有如下致病特点。

  1、耗损正气。这是癌毒最基本的特点。癌毒内生于脏腑组织,进而破坏其功能,耗损正气以自养。所以,癌肿患者,常有不断加剧的虚弱症候。病之初期伤气,继则耗及阴血,终则耗损阳气,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因而晚期患者常可见到肌瘦骨立,大肉尽脱,大骨枯槁,面色晦暗,两目无神,齿燥发稀等恶液质状态。并且,癌毒之性苛酷,消亡正气,不仅面广,并且迅速,若治不及时,常在短期内使机体衰竭,精气耗散,阴阳离决而死亡。2、酿生痰瘀。癌毒是逐步产生的,在癌毒产生之前,各种致病因素业已使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有可能存在着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列病理变化。癌毒既生之后,危害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运行,水津布散,使脉络瘀阻,水湿凝聚,从而产生新的瘀滞痰湿,这样癌毒和瘀滞痰湿等病因互为孳生,形成癌肿特有复杂性和危害性。如食管癌患者,癌毒结于食管,酿生痰瘀,患者梗噎不顺,得食即吐,呕恶痰涎或腐肉浊血。又如肝癌患者,癌毒伤肝,气郁血滞,肝脉瘀阻,形成肋下肿块,进一步木横克土,脾虚湿盛,又可并发臌胀、黄疸;或瘀阻伤络,络损血溢,出现呕血黑便。此时其症候常一如杂病中痰瘀疾患之表现,但其发展之快,预后之恶,又远甚于一般的内科杂病。

  3、广泛侵袭。现代医学证明,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道、淋巴道、邻近器官种植三条途径转移他脏。中晚期恶性肿瘤者常合并有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转移癌,这与癌毒的广泛侵袭性有密切关系。癌瘤产生于局部,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渐亏,不能抗邪,癌毒便流窜经络,侵袭他脏,形成转移癌。如肠癌、胃癌癌毒常侵袭至肝,肺癌癌毒常侵袭至脑或骨。其他如鼻咽癌转至脑,乳腺癌转移至肺等,使脏腑功能进一步受损,病情加剧。

  4、毒恋难清。癌毒是一种内生的邪毒,根于脏腑组织之中,根深蒂固,胶着难清。直到目前为止,除早期原位癌外,单一的手术、化疗、放疗均不足以根治癌细胞,加之其广泛侵袭,流窜的特点,越发显得其顽固难治,这是癌毒的又一个重要致病特点。

  二、正气不足是癌症的内在依据《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和机体的正气不足密切相关。事实上正气不足,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当六淫七情侵袭机体,浊邪停聚时,若机体正气来复,能祛邪外出,则癌毒不得产生,或即使产生,也能及时清除,使痼邪消散于无形。若正气亏虚,阴阳失调,不能及时地祛邪外出,致使浊邪长期停滞于体内时,才能酿生癌毒,致生癌肿。因而,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条件,诚如明。李中梓著《医宗必读》所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清。余听鸿《证医案汇编》亦、曰:“正气虚则成癌。”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有免疫监视作用。当机体正常细胞发生突变时,免疫活性细胞能及时地识别并加以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减弱时,免疫监视功能失调,不能消灭体内连续发生的突变细胞而有利于肿瘤生长。目前,肿瘤免疫学已经证实,癌症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T淋巴细胞、NK细胞功能低下。值得指出的是,恶性肿瘤患者正气不足的最初变化往往是局部的、内在的,并不一定以显见的症状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早期症状隐匿的时候,如罗金才称为“潜证”。现代医学所用的许多检查方法,丰富了我们的四诊,免疫学所揭示的癌症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表现为淋巴细胞转换率降低,花环形成率降低。—醋酸茶酯酶标记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等,正在从一个方面揭示其早期正气不足的微观变化。

  肿瘤患者之正气不足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病理方面的原因。癌症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经言“人过四十而阳气自半”。中老年后,肾气渐亏,脏腑功能进入自然衰退阶段,正气因之而日渐不足。而长期情志失调、忧思焦虑、抑郁不乐,不仅能使气机失畅,日久还会影响阳气的振奋,损伤肝脾,中焦不运,生化乏源;至于饮食不当,劳欲太过等能损伤脾胃,使正气虚弱。

  正虚不仅是癌毒产生的前提,而且是决定癌症发展过程的依据。患癌症之后若能得到积极的治疗,特别是在经过手术切除癌肿之后,及时地予以扶正治疗,使正气强盛,对限制癌毒的扩散,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明显的疗效,甚至有因之治愈者。

  恶性肿瘤是本虚标实疾患。在病理因素上除癌毒外,瘀滞痰湿也是很重要的病理产物,对此,前人论述较多,如“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然而,在众多标本矛盾中,癌毒侵袭,消亡正气,正气亏虚,癌毒益猖。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气日亏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因癌肿发生部位的不同,受损脏腑的差异,正虚邪实的缓急,在病机症候上又表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这是我们在把握总的规律的基础上又必需知道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