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科的门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伴有颈椎病的患者,在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出现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给医护人员造成措手不及,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其他意外,造成严重后果。鉴于此,我们将伴有颈椎病的口腔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医护人员相应注意事项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我科在2004年曾发生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然颈椎病发作,患者当时突然出现晕厥、心率加快、脸色苍白等,我们及时采取了调整患者体位的护理,患者症状减轻,使治疗过程顺利完成。现将我们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5岁,因牙齿残根拔除而就诊,当时医生做完牙科检查,局部注射麻药,10min后进行牙根部拔除,当时患者一切正常,并无异常反应。牙根部拔除进行约1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悸、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我们立即配合医生,停止操作,把治疗椅位调到半卧位,患者体温36℃、脉搏82次/min、血压130/90mmHg,安抚患者不要紧张,让患者安静休息一会,此时患者诉有颈椎骨质增生,以往曾有当头颈体位变化出现一过性晕厥病史,其门诊病历中亦有明确记载,证实颈椎病的存在。立即请骨科医生会诊并按其医嘱让患者平卧,给予镇静、脱水、解痉药物,同时做患者思想工作,使其尽量放松,配合治疗。患者心脏偶有不适,但无明显症状,排除其他因素,考虑仍是颈椎病所致,如此护理30min后,患者感到恢复正常,此时让患者躺下继续口腔科治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肩保持平衡。另外再用一块方布卷成一个长约40cm,厚约10cm的布垫,垫在患者的颈部,这样起到了支撑患者颈部的作用,减轻患者颈部的生理曲度克服不正常应力,使治疗顺利完成。注意事项:(1)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防止因恐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收缩,导致椎动脉痉挛。(2)患者做颈部屈伸、环转运动,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3)指导并观察让患者做“热身练习”,在牙椅上模仿其他患者受治疗的姿势,感受在被动体位下的自我反应(特别是头、颈姿势)。医务人员要同时观察患者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协助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2.讨论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椎间高度、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相对容积变小、压迫颈部相应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病症。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颈椎病的病理变化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种类型:(1)脊髓型;(2)神经根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以上五种分型并不是绝对的,往往是混合存在的,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它往往存在于任何类型之中,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往往因头、颈、体位变化使椎动脉扭曲受压挛缩,诱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急性发作,引起患者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血压异常,甚至出现生命危象。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要点:患者往往有类似发病史,年龄往往大于40岁,女性多见,有头颈位变化或躯体姿势变化诱发因素,影像学改变包括X线摄颈椎正侧位像、颈椎CT、MRI超声或DSA检查等显示椎动脉走行径路有压迫因素存在或血管本身有畸形、病变等。此外还应注意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变化以判定其有无椎动脉阻塞和痉挛因素存在。
综上所述,笔者感觉到门诊口腔护理工作并不简单,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的异常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应急的护理措施,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科的护理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护理常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护理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