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特性:
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
药理作用:
本品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病双球菌、嗜肺军团菌和部分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支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本品特点为在体外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但在体内对部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
本品与红霉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吸收、分布、消除:
口服克拉霉素后,可以迅速经胃肠道吸收。含0.25g薄膜衣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约达50%.食物可稍延缓最初药物的吸收,但不影响生物利用度。在人类血浆中,约有70%的克拉霉素与蛋白结合。
在人体内克拉霉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具有大环内酯类活性作用的140H-克拉霉素。本品的原形物及其140H-代谢物很快地分布到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之中。
通常,除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各种组织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特别是肺和扁桃体的浓度最高。
剂量为0.25g,每日二次情况下,药物的血浆浓度在二至三天内达到稳定的峰值状态。克拉霉素平均浓度为1ug/ml,140H-代谢物为0.6ug/ml.原形药物的排泄半衰期为3-4小时,而代谢物为5-6小时。
剂量为0.5g,每日二次情况下,药物在稳定峰值状态的血浆浓度,克拉霉素平均为2.7-2.9ug/ml,而其140H-代谢物为0.83-0.88ug/ml.原形药物的排泄半衰期为4.5-4.8小时,而代谢物为6.9-8.7小时。
经口服或静脉摄入同位素碳14标记的克拉霉素,五天内自尿排出占给药剂量的36%,自粪便排出占52%.
适应症:
适用于克拉霉素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鼻咽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咽炎、副鼻窦炎;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
皮肤感染:脓疱病、丹毒、毛囊炎、疖和伤口感染。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每次0.25g,每12小时1次;重症感染者每次0.5g,每12小时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禁忌症:对本品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或严重肝功能低下者禁用。
某些心脏病(指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及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服用特非那丁治疗者,也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克拉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及排出。肝功能不良或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应慎用。
虽然,在试验期间,未发现过严重的肝脏问题,但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曾有胆汁郁积性肝炎的个别报告。正如其它抗生素一样,可能出现真菌或具抗药性的细菌导致的严重感染,需停用本药,同时采用适当的治疗。已经证实,克拉霉素能干扰卡马西平的血浆浓度,并增加其作用,对于联合服用两药的患者应调整卡马西平的用量。克拉霉素可轻微增加茶碱血药浓度,但不需调整茶碱剂量。
如其他大环内酯类一样,可能与华法林或环胞霉素等有相互作用。
孕妇,特别是在妊娠头三个月,使用克拉霉素时,应权衡利弊。
曾有报告记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改变特非那丁的代谢,使其浓度上升,而诱发心律失常。
当服用大剂量的克拉霉素时,可能有胃肠不适。
不良反应:
口服克拉霉素后,某些病例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胃灼热、腹痛或腹泻)头痛和皮疹,转氨酶可能暂时升高,于中止服药后多可恢复正常。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轻者为药疹、荀麻疹,重者为过敏性休克。曾有发生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报告,包括:焦虑、头昏、失眠、幻觉、恶梦或意识模糊,然而,其原因和药物的关系仍不清楚。
过量处理:
应迅速洗胃并适当给予支持疗法。至今无报告过用血或腹膜透析来清除克拉霉素,但有必要尽快排除未被吸收的药物,同时采取适当的症状治疗。
储藏:
遮光,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暂定二年。
剂型规格:
规格:0.125g(12.5万单位)
包装:铝塑包装。每盒6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