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隐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摘要】  目的  探讨隐性乳腺癌发病率、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5年4月~2004年12月8例隐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隐性乳腺癌少见,本文报告8例,占1985年4月~2004年12月912例乳腺癌的0.9%.本病首发症状是转移性腋下肿块,乳腺触不到肿块,乳腺外检查亦无可疑征象,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癌。结论  强调腋淋巴结转移癌在没有明显乳外癌灶的情况下,应视为乳腺癌而尽早予以治疗。可手术的隐性乳腺癌宜行根治术,乳腺内、外检查未发现原发病变的腋转移癌应按乳腺癌治疗并密切随诊。

  【关键词】  隐性乳腺癌;腋淋巴结;根治术

  隐性乳腺癌临床少见,其首发症状是转移性腋下肿块,乳腺触不到肿块,乳腺外检查亦无可疑征象,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年4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隐性乳腺癌,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隐性乳腺癌发病率、诊断、治疗与预后。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女性。皆主诉腋下肿块,年龄35~64岁,病程15天~1年。均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见表1)。

  2  结果

  本组8例均施以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治疗后生存满5年以上者3例,随访结果,8例均健在。

  3  讨论

  隐性乳腺癌由Halsted于1907年首先报道。本类型癌比一般原发癌浸润能力强,往往早期出现腋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而乳腺局部无肿物可及,从初起单个癌细胞分裂增殖,到发展成临床能检出的直径约1.0cm的小肿块,约需要30次倍增,其生长期至少已逾3年,给转移提供了足够时间,确诊时多数已经发生血行转移,已非早期[1]。本文报道8例,占乳腺癌的0.9%(8/912),国外为0.3%~1.0%[2]。

  隐性乳腺癌在乳腺查不出肿块,可能由于乳腺肥胖、瘤体微小或位置深等原因所至。本病这种原发灶小而转移瘤大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两者具有差异性生长的缘故。Schneeweiss等[3]观察自腋转移瘤确诊至临床出现乳腺肿块为期4年,表明原发灶生长比较缓慢。

  我们认为:(1)凡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均应切检以明确诊断;(2)乳腺X线摄影、超声诊断、热图诊断,Lauson(1956年)[4]发现乳腺恶性肿瘤皮肤温度较周围组织高1℃~3℃;(3)腋下肿块切检必须做雌激素受体测定,若为阳性则有助诊断;(4)在未确诊乳腺原发病前,均应仔细乳腺外表1  临床资料原发病变。乳腺外原发病转移到腋窝为首发症状者,远较隐性乳腺癌少见。原发部位多为肺、胃、大肠、卵巢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因此,除乳腺外,对上述部位均需进行细致检查,如转移癌为实性癌多考虑来自乳腺;高柱状分泌粒液的腺癌多来自胃、大肠;浆液性和黏液性乳头状癌则多来自卵巢。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病理检出率50%以上[5]。

  一旦确诊为隐性乳腺癌,虽乳腺内、外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灶,均应按乳腺癌处理原则进行治疗。一般不需行扩大根治术。若腋淋巴结转移较少,无融合现象,亦可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及免疫治疗等。我们认为术后化疗很重要,因为术前可能已发生了未检出的微小转移或术中肿瘤细胞进入血液而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复杂的多步骤序贯过程,是很多因子相互协调以及共同作用的结果[6]。

  隐性乳腺癌确诊时多已属晚期,预后欠佳[7]。影响预后的因素与是否发现乳腺隐匿灶无关,与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亦与对乳腺癌生长和扩展的重新认识有关,往往对腋淋巴结肿大以“结核”、“炎症”论治,本该尽早手术治疗却人为延误。腋淋巴结的转移与否及转移的数目仍然是乳腺癌最重要的预后指标[8]。

  【参考文献】

  1  关曾文。乳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3.

  2  金显宅。乳腺癌的研究。天津:学苑出版社,1985.240-245.

  3  Schneeweiss A,Sinn HP,Ehemann V,et al.Centrosome aberrations in primary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re associated with nodal status and hormone receptor expression.Int J Cancer,2003.107(3):346-352.

  4  Lason RN.Early breast cancer.Can Med Assoc,1956.75:309.

  5  李树玲。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国肿瘤临床,1988.15:105.

  6  肖春花,冯玉梅,李小春,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纤维粘连蛋白mRNA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性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2005.32(8):424-427.

  7  刘剑仑,杨华伟,曹骥,等。乳腺癌nMAM mRNA和CD444V6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肿瘤,2005.25(6):581-584.

  8  胡卫东,林从尧,熊斌,等。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外周血hMAM检测意义。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2):674-677.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