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
为二乙三胺五乙酸钠盐与钙的络合物。作用原理基本同依地酸钙钠。但与大多数金属络合的稳定常数较大,络合力也较强。能加速体内钴、铬、铅、锌、铁(三价)、锰等的排出,也能加速放射性元素(如钚、钇、镧、铈、钍、钪、锶、镅、锎、铀等)的排出。
药动学
口服吸收差。静脉注射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迅速由尿排出,24h约排出90%。
适应症:
用于铅、铁、锌、铬、钴等重金属中毒和加速放射性元素自体内排出。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g,一日2-3次。肌注,一次0.25-0.5g,一日2次,一疗程3日。静脉滴注,一次0.5-1g,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一周2-3次,间歇用药效果较好。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及用量]静脉滴注,每日0.5~1g,溶于生理盐水250ml内滴注,连用3日,休息4日为一疗程。肌注,每日0.5~1g(配成10%~25%溶液)分1~2次注射,隔日1次。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1g/5ml
禁用慎用:
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本品可络合体内微量元素锌,孕妇忌用。肾病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
可有皮疹,轻度头昏,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大剂量可引起腹泻。
常见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湿疹等,偶见乏力、头晕、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及肾中毒。皮肤反应严重者应停药治疗,多数患者停药1周后痊愈。肌注时有局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