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温中健脾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治疗组42例口服益胃康胶囊,4粒/次,3次/d,用饴糖煎水服药;对照组口服温胃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观察2个月。结果益胃康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温胃舒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胃镜观察及HP检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胃康胶囊为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益胃康胶囊 慢性胃炎 胃黏膜修复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致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与HP感染、自身免疫缺乏、胃酸等有密切关系。特别是1978年WHO将CAG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非完全结肠化生列为胃癌前状态,目前公认若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胃癌前病变,将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故慢性胃炎,尤其CAG的诊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西医治疗上意在清除HP,用药较单一,副作用较大,疗效并不理想。临床以温中健脾为主立法,应用益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全部病人均为本院门诊和病房病人。证属脾胃虚寒兼血淤证型。采有随机对照法将67例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治疗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1~40岁10例,40~60岁32例;病程在2~10年37例,11~20年5例;伴腺体萎缩6例,伴肠化生3例,伴异型增生2例。对照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1~40岁5例,40~60岁20例;病程在2~10年21例,11~20年以上4例;伴腺体萎缩5例,伴肠化生4例,伴异型增生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慢性胃炎

  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胃镜检查观察符合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组织学分级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井冈山举行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均为中度以上患者。

  1.2.2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诊断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证属脾胃虚寒兼血淤证型。主症和次症按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3级。主症:①轻度:胃脘胀满或胀或刺痛轻微,时作时止,不影响工作及休息,胃部偶有喜按喜暖,大便稀溏,1~2次/d,偶尔食后加重;②中度:胃脘胀满或胀或刺痛可忍受,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及休息,胃部偶有喜按喜暖,大便稀溏,2~3次/d,有时食后加重;③重度:胃脘胀满或胀或刺痛难忍,持续不止,常需服药缓解,胃部常喜按喜暖,大便稀溏,每日4次以上,经常食后加重。次症:①轻度:食量减少1/4,活动较多感气短,不问不答,偶有呕吐清水,口稍淡;②中度:食量减少1/3,活动稍多感气短,问多答少,有时呕吐清水,口淡饮食乏味;③重度:食量减少1/2,未活动也感气短,不愿答言,经常呕吐清水,口淡不欲饮食。舌淡或淡紫,苔白,或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

  1.3给药方法治疗组予益胃康胶囊(由黄芪30g,白芍30g,生姜6g,丹参15g,九香虫6g,大枣10g,甘草6g组成,制成胶囊)4粒/次(0.5g/粒),3次/d,用饴糖煎水服药;对照组予温胃舒胶囊(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粒/次,3次/d.两组均观察2个月,观察期间停用有关药物。

  1.4观察指标①中医症状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将主症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分,次症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②胃镜观察胃黏膜分度积分变化;③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变化。

  1.5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减轻2个级度或达轻度,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减轻1个级度或达轻度,为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复查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减轻1个级度或达中度,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略)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略)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略)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改善情况比较见表4.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变化情况比较见表5.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改善情况比较(略)

  3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痞证”“胃脘痛”的范畴。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寒邪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东垣试效方》中还有“夫心胃痛皆因劳逸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卒然而作大痛。”因此可见,脾胃虚寒为胃脘痛或痞证的主要证型,温中健脾法在治疗胃脘痛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是温中健脾法典型的代表方剂,是千百年来传统用于治疗胃脘痛或痞证脾胃虚寒型的有效方剂。历代医家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中脾胃虚寒型,对胃脘胀满或胀痛不适、大便稀溏、饮食减少、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多由于素体脾胃阳虚,脾阳不振,再加之外邪乘虚相袭(诸如内伤饮食、过食生冷、或寒邪犯胃等),日久不愈、内伤七情,这些因素反复影响下,中焦虚寒,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胃气不和,胃黏膜损伤。久则胃气虚弱,由胃及脾,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寒凝血淤,形成久病入络,久病血淤的病理状态,脉络失于温养,致使胃黏膜进一步损伤,甚则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以温中健脾、行气止痛、活血化淤为治法。自拟益胃康胶囊,方中黄芪和饴糖益气健脾,温补脾胃;白芍缓急止痛,以治里有虚寒而致的腹中急痛;佐以丹参活血化淤;生姜温中散寒和胃;甘草与白芍相配有和里缓急、安中止痛的功能。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行气止痛、活血化淤之功。

  益胃康胶囊和温胃舒胶囊均以温中健脾为主立法,温胃舒胶囊兼有温补肾阳之功,主要针对脾肾阳虚的患者,而益胃康胶囊兼有行气止痛、活血化淤之功,主要针对脾胃虚寒兼淤血的患者,经临床研究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温中健脾为主立法,选有黄芪建中汤,配以行气药和活血药,更有利于减轻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建中汤可抑制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使溃疡病人的高酸状态降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而且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调节血清胃泌素,对溃疡病有直接治疗作用[2]。芍药、甘草镇痛、抗菌及解除胃肠痉挛;甘草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之甘草次酸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大枣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壮作用[3];配以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血行及促进坏死细胞修复,即具有“补血、生肌、长肉”之功[4]。

  针对脾胃虚寒兼淤血病因病机,应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以温中健脾为主兼行气活血。药理研究证明,健脾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和抗病能力,防止溃疡病的复发;配以行气和胃之药,以增强疗效,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增加胃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和消化吸收。药理研究证明,温热药可扩血管,改善局部血循环。配活血化淤药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障,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益胃康胶囊有利于减轻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促进胃黏膜修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开发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124。

  [2]任光荣,龚正亮,孔样亭,等。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病的机理[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8,1:18。

  [3]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1998:10。

  [4]蒋朱秀。黄芪建中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5,12(2):41。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