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也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伴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机理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
1、出血 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泌尿道、呼吸道偶可发生出血。脑出血可导致死亡。
2、血栓形成 脾静脉、肠系膜静脉、下肢深浅静脉为好发部位。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间歇性跛行等。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成为致死原因。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万~300万/mm3,最高达2000万/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变,偶也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30%的患者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形态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现豪-胶小体及嗜碱性点彩。少数病人有反复出血而导致低色素性贫血。
(二)骨髓象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活性增加。
(三)出、凝血试验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时间缩短或收缩不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肾上腺素和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
(四)其他染色体检查有21号长臂缺失(21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大小不一的变异。血清酸性磷酸酶、钾、钙、磷、乳酸脱氢酶及尿酸含量测定均增多。
诊断诊断标准:
1、血小板>600×109/L;
2、血细胞比容(HCT)<40%,或红细胞容积(RCM)正常(男性<36ml/kg,女性<32ml/kg)。
3、骨髓可染铁存在或血清铁蛋白正常或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
4、无Ph染色体或BCR/ABL基因重排。
5、骨髓活检无胶原纤维增生或<1/3活检标本面积,且无显著脾肿大,血片中无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白细胞。
6、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证据。
7、无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鉴别诊断1、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见于脾切除后、脾萎缩、急或慢性失血、外伤及手术后。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坏死性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分娩、肾上腺素等药物反应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有报道骨髓细胞培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可与继发性区别。
2、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疾病都伴有血小板增多。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粒细胞系列增多为主,外周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幼稚粒细胞,NAP积分明显减低,骨髓象也以粒细胞系增多为主,可检测到Ph染色体或BCR/ABL基因重排,外周血嗜碱粒细胞不同程度增高;骨髓纤维化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到较多泪滴样红细胞,骨髓穿刺大多干抽,骨髓活检有纤维化表现。
治疗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一)骨髓抑制性药物血小板在1000×109/L以上者,可选用骨髓抑制药。白消安为常用有效的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法兰等都有效。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二)放射核素磷(32P)
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离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准备以及骨髓抑制药无效时。每次循环血量约为患者的.5倍血容量,连用3天效果更好。
(四)干扰素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五)其他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
预后
根据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数病例进展缓慢,多年保持良性过程。中位生存期常在10~15年以上。10%左右的病人可转为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要脏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