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士资格 > 辅导精华 > 正文

担心药物外渗?这篇文章甩给你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课程详情>
考试政策> 学习资料>

担心药物外渗?这篇文章解决您的顾虑,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

外渗与渗出

药物外渗通常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外渗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性反应,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甚至有剧烈的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疡、坏死,甚至导致残疾。

药物渗出通常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非腐蚀性药物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这是外周静脉治疗最常见的相关并发症,轻者表现为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的你所不了解的那些事

临床上以药物外渗多见和严重,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那么药物外渗有哪些事儿要了解呢?

静脉药物外渗易发生坏死的高危药物:

①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如:高渗葡萄糖、高渗盐水、甘露醇、葡萄酸钙等。

②碱性溶液:碳酸氢钠等。

③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④抗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等。

⑤其他:静脉高营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静脉外渗发生率:

阳离子溶液占 40% ,高渗溶液占35% ,血管活性药物占 20% ,抗肿瘤药物占 5% 。

静脉外渗易发人群:

重症监护的病人、小儿及老人、糖尿病病人及肢体血管病变患者、烦躁及感觉感知障碍患者,一旦药物外渗,更易导致损伤。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甚至形成溃疡。

临床分三期:

( 1)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期:开始在输液部位出现条索状红线明显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降低。

( 2)静脉炎性反应期:外渗发生在24 ~ 48h 后,皮肤出现紫黑色水泡,肢端脉搏消失。

( 3)组织坏死期:皮肤坏死出现明显界限,而皮下脂肪坏死范围较焦痂为广,并危及生命甚至截肢。

什么原因经常导致药物外渗?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穿刺技术:

机械性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1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特别是患儿易动针头固定不牢。病人长期输液。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易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臂、足背内踝等处穿刺易致外渗。

血管选择:

静脉推注时选择血管细小,前臂掌侧下段及脚背表浅细小静脉血管等。由于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推药时压力稍增大,药物即渗于血管外;或穿刺不成功反复使用同一条静脉,穿刺针眼未愈合,而导致药物外渗。

护士自身:

由于种种原因护士静脉输液巡视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常常导致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

如何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

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基本技术,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当穿刺失败时,不能选择同一静脉的远端作为穿刺点,以免药物从前一穿刺点处外渗。

选择穿刺部位时穿刺时必须注意避开关节部位,穿刺成功后必须注意妥善固定,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有家属陪伴者必须注意教会其正确的护理方法,切实避免和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

对长期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要有计划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要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基本原则;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可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深静脉(PICC)置管,这是杜绝药物渗漏的重要方法。

若使用化疗药物,宜先以 0.9% 氯化钠溶液推注 5ml,局部无肿胀后,再注入化疗药物,注射过程中观察回血情况,注完化疗药物后再推注 5ml 0.9% 氯化钠溶液。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并根据年龄滴速。

药物外渗如何紧急处理?

一旦发生外渗药物损伤组织组织,应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拔除针头。回抽 3-5m L 血液或药物,快速拔出导管后沿血管方向按压 5-10min。

抬高患肢 24-48 小时,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同时禁止患肢静脉注射。

若血管收缩剂外渗时,应早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局部注射或立即用 2% 利多卡因 2ml + 0. 9% 氯化钠溶液 2ml+ 地塞米松 5mg 局部封闭。

外渗 24h 内用冰袋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向周围组织扩散。方法:每次20~30min,间断冷敷。如果为化疗药物外渗必须马上停止输液,选择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对渗漏皮肤周围进行封闭;用0.9%NaCI溶液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防止局部肿胀、疼痛和坏死的发生。可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min,频次为2次/d。

药物外渗后的治疗评价

药物外渗处理后采用视觉模拟分中的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来评价药物外渗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后12h,24h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评价输液外渗肿胀消退情况。

疗效标准:

治疗后1h疼痛明显缓解、4h疼痛完全消除,12h局部组织肿胀基本消退,为显效;

治疗后4h疼痛明显缓解,24h局部组织肿胀基本消退,为有效;

治疗后4h疼痛无明显缓解,24h局部组织肿胀消退不明显,为无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护士资格课程

两大班次,选你所需

5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