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考点速记21-40条
21.公共卫生监测目的:①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和趋势;②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③评价干预措施效果;④预测疾病流行;⑤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22.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阳性预测值、简便性、灵活性、可接受性。
23.药物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4.二手烟暴露的定义为非吸烟状态,每周至少1天以上,每天至少15分钟暴露于烟草烟雾。
25.尼古丁是烟草成瘾的主要物质。
26.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27.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小于18.5是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28.6~17岁儿童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且鼓励户外活动为主。
29.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A.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B.最好能做到每天运动,至少也要达到每周4次,每次2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C.鼓励糖尿病患者从事各种肌肉力量训练,若没有禁忌,运动量参照正常人。D.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时应合理安排进度,适时监测,运动时的足部保护。E.针对患者血糖调节、脏器损害、体液平衡、用药等情况的变化,处方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身体活动的安全。
30.中国慢性病防治原则:①坚持统筹协调;②坚持共建共享;③坚持预防为主;④坚持分类指导。
31.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存在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在强烈日光紫外线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浅蓝色烟雾。
32.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33.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
34.食物中毒的分类:一般按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发病的特点:①季节性;②暴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35.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①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④善后处理;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⑥预案管理与更新。
38.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客观要求。
39.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40.卫生系统运行良好的关键因素:①领导和执政能力;②健康信息系统;③卫生筹资;④卫生人力资源;⑤基本医疗产品和技术;⑥卫生服务提供。
【本文为正保医学教育网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正保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