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动作电位到达轴突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回答】学员usli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是.Ca 2+内流导致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的啊,这没什么讲得啊,就是这样的啊 必须记住啊这个
【追问】神经这块总是弄不清什么时候钠,什么时候钙,老师能不能讲下
【回答】学员gyzwy,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当神经冲动传导至其神经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膜内。由于Ca2+的作用,促使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将突触小泡内所含之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递质经弥散通过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追问】当神经冲动传导至其神经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膜内。由于Ca2+的作用,促使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将突触小泡内所含之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递质经弥散通过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那钠呢?什么时候是钠,什么时候是钙?麻烦老师讲清楚点
【回答】学员gyzwy,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突触后电位分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这种去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I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I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突触后膜的去极化是钠内流。
【追问】什么情况是Ca 2+外流?
【回答】学员wuchongwu,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运动神经元,比如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时会发生钙离子外流,动作电位→T管→Ca2+从终末池释放→Ca2+与Troponin结合→解除tropomyosin阻断作用→横桥形成→滑行→Ca2+吸收到肌质网→Ca2++↓→Ca2+与Troponin解离→Tropomyosin复位→横桥解离→肌肉松弛 Tropomyosin原肌凝蛋白。
【追问】动作电位不是NA内流吗
【回答】学员he773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老师讲得比较清楚了,在突触末端是CA2+离子通道受电位影响,内流,我记得好像有个联结机制的,触发了小泡与膜的融合,然后释放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而其又会触发新一轮的离子通道的打开,去极化又继续了。。。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