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辅导:红外线新应用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信息供学员参考。
红外线灸法,又称腧穴红外线照射疗法、穴位红外线疗法,是指利用红外材料作为幅射源即红外线辐射器,在人体的经络穴位上照射,使经穴产生温热效应和红外幅射效应。研究表明,波长在1~10微米之间的红外谱线,对人体作用特别明显,其穿透人体的深度可达2cm,从而达到温通经脉、宣导气血,具有类似灸法的作用。
红外线,是可见光谱红光外端以外,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实际上,它是波长为0.76微米到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0.76~3微米称近红外,3~30微米称中红外,30~1000微米称远红处(亦有将3微米以上总称远红外)。
红外线的发现迄今已有两个世纪,但由于测量上的困难,至发现后半个世纪才对它的性质有初步的的了解。本世纪初,在具备了应用条件的情况下,才引起了对红外线的更大兴趣。
由于红外线局部照射首先引起照射部分的温度升高,和传统的灸法法有相似之处。故在针灸临床上被逐步得以应用和推广。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穴位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一类的病证,有明显的祛风、散寒、除湿的效果。因此,在肌肉、关节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多有运用,近年还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另外,穴位红外线照射与针刺、电针、穴位敷贴、拔罐或刺血等疗法结合,更能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从已有资料看,穴位红外线疗法与其它一种或数种疗法的综合应用,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之一。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其照射后直接产生的温热效应,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穴位红外线疗法,虽是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或阿是穴(压痛点或病灶部位),但照射后,除了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外,血流还能把局部的热量带给全身,使全身的温度增高,从而作用于整个机体。穴位红外线灸法法的主要作用有下列三条。
1.活血化瘀:接受红外照射的肌肉组织温度升高,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能消散瘀血,促进病理代谢产物的排泄。消除扭、挫伤而引起的组织肿胀,加快血肿消除和吸收。
2.镇痛消炎:红外照射可抑制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故有镇痛作用。对于慢性感染性炎症,可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因加速血液流动,有助于带走病理产物,起到消散炎症的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在炎症的急性期不适用本法,否则不仅会加重疼痛,且可能造成炎症扩散。
3.解痉止渗:红外线照射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并能增强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细胞活力,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和上皮生长,减少和制止皮肤表面渗出,加速创伤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