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护士资格证考试

护士考试其他信息

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

2015-06-24 15:29 来源:医学教育网

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因素如下:

1.感染:约80%急性ITP病人,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病人常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

2.免疫因素:病人体内有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后易遭破坏。抗体不仅导致血小板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3.肝、脾因素:体外培养证实慢性型病人脾能产生血小板特异性IgG,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遭到破坏,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日,ITP病人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为1~3日。另外,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数上升,表明脾脏在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的作用与脾相似。

4.其他因素:鉴于女性病人多见且多于40岁以前发病,推测本病可能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破坏有关。

(二)临床表现:

本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半数以上见于儿童,起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出现畏寒、发热,全身的皮肤、黏膜出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鼻、牙龈、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出血常见,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也较常见。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医学教育|网整理。急性型病程多在4~6周恢复。

2.慢性型:以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隐匿,一般无前驱症状。出血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发作皮肤及黏膜瘀点、瘀斑,可伴轻度脾大,女性病人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迁延多年。

……

请点击查看:http://bbs.med66.com/forum-267-155/topic-1929900.html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正保妇幼课堂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