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辨证治疗小儿腹泻时,主要依据四诊合参的原则,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患者的信息,结合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因病机,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具体来说:
1. 望: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等外观变化。如面黄肌瘦,舌淡胖有齿痕可能提示脾虚;舌红少津则可能是热证。
2. 闻:注意孩子的大便气味及呕吐物性质,了解体内寒热状况。例如大便酸臭多属食积或湿热,清稀无味常为寒湿所致。
3. 问:询问家长关于孩子的饮食习惯、起病经过、腹泻特点(如次数、性状)以及伴随症状等详细情况。比如是否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4. 切:通过脉诊来判断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情况。小儿通常采用寸口脉法,根据脉象强弱、缓急等特点辅助诊断。
根据上述四诊所得信息,中医将小儿腹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 脾虚湿盛: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伴有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加减。
- 风寒侵袭:因受凉引起的大便清稀且带泡沫,腹痛喜暖。治法为温中散寒,可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汤等。
- 湿热内蕴:大便黄稠、气味臭秽,伴发热口渴。应清利湿热,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
- 伤食积滞: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大便酸腐难闻,腹胀不舒。需消食导滞,可选用保和丸等药物。
治疗时还需考虑患儿年龄、体质等因素,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灵活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注意饮食调护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症状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
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备考已开始,各位考生要抓紧时间开始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上线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30天体验版,3人拼团0元解锁!优惠名额有限,速来抢购!!!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正保医学题库”小程序,选择相应辅导进行购买。
《历年考点题》30天体验版,3人拼团0元购!

医师资格《历年考点题》由医学教育网专业教研团队研发,精选近3年(2022-2024)历年考点题,执业医师1800题/助理医师900题。近年来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愈发细致,考题更贴近临床。网校专业团队紧跟考试趋势,对历年考点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精心筛选,确保题库内容与考纲紧密贴合。每一题、每一套试卷,都经过严格把关,精准覆盖重要知识点及高频考点,让考生在实战演练中把握考试命脉。扫码立即享受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