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质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慢性失血等。在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上,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均衡膳食: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及绿叶蔬菜等。同时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果蔬),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2.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偏食挑食;减少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3. 中医调理: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养。例如对于脾胃虚弱者可以使用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药物;对于血虚患者可选用当归、熟地黄等补血药物。
4. 定期检查:尤其是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应定期做血液常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铁缺乏问题。
5.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明显缺铁症状的人群。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任何补铁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过量或不当使用造成其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