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正是秋风送爽的时候。但是走在街上,偶尔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人好像也增加了。难道最近又有新的流行性感冒爆发了?天气越来越冷,冷风刮的越来越猛烈,是不是小主的鼻子越来越不舒服了呢?
这种情况,其实和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的特点脱不开关系。秋季的空气比较干燥,昼夜温差大,风力也比较大,又刚好是很多作物传粉的时节,空气里的颗粒物就多了。这就是秋季过敏性鼻炎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一直打喷嚏、流鼻涕,要记得提醒一下哦!今天笔者针对过敏性鼻炎,给大家做了一个专题,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概念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已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联。
2.变应原暴露:变应原是诱导特异性IgE抗体并与之发生反应的抗原。它们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其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极少数是多聚糖。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如:螨、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变应原霉菌、蟑螂变应原、食物变应原等。
三、临床表现
(1)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2)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3)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4)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
四、并发症
包括哮喘、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变应性鼻炎的存在加重哮喘,大多数哮喘患者患有变应性鼻炎。室外变应原较室内变应原更易引起变应性结膜炎。
五、诊断
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
六、鉴别诊断
变应性鼻炎需与急性鼻炎卡他期、脑脊液鼻漏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相鉴别。
七、治疗
1.避免接触变应原
(1)减少室内的尘螨数量;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60%以下,但过低(如低于30%~40%)会造成不适;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
(2)相应花粉致敏季节,规避致敏原。
(3)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回避过敏原。
2.药物治疗
应考虑以下因素:疗效、安全性、费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内和口服给药,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有差异。停药后无长期持续疗效,因此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需维持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并不发生快速耐药性。鼻内给药具有许多优点,高浓度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鼻部,避免或减少了全身副作用。但对于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药物需要作用不同靶器官,鼻内给药不是最佳选择,推荐全身药物治疗。妊娠期患者应慎用各种药物。
(1)抗组胺药口服或鼻用第2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适用于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2)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对其他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3)抗白三烯药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4)色酮类药对缓解鼻部症状有一定效果,滴眼液对缓解眼部症状有效。
(5)鼻内减充血剂对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状有缓解作用,疗程应控制在7天以内。
(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可有效抑制流涕。
(7)中药部分中药对缓解症状有效。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但应特别注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诱导了临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长期效果,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2年。应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1)适应证主要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2)禁忌证
①哮喘发作期;
②患者正使用β受体阻断剂;
③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
④妊娠期妇女;
⑤患者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
免疫治疗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4.外科治疗
其适应证为经药物或免疫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有功能障碍;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友情推荐: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有何变化?考情分析来啦!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还原考点练习题涉及到的考点汇总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报考常见问题∣考试资料大盘点!
精华版!中医执业医师112大常考疾病辨证论治汇总!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学知识,为自己、为家人,感谢您的关注!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