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昼夜的温差大,天气干燥,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觉得喝的水越来越多,可是嗓子还是觉得很干,并且伴有咽喉肿痛。遇到这种情况在饮食中我们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加重身体不适感,同时我们中医还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一根小小的毫针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具体来介绍一下咽喉肿痛的中医针刺疗法。
咽喉肿痛的发生常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和体虚劳累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咽喉,咽通于胃,喉为肺系,肾经上循喉咙,结于廉泉,故本病与肺、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外感风热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或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均可导致咽喉肿痛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火热或虚火上灼咽喉。
主症: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兼见发热,汗出,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兼吞咽困难,高热,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为肺胃热盛;兼咽干微肿,疼痛以午后或入夜尤甚,或咽部异物感,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
那么咽喉肿痛的治法包括:
1.实证:清热利咽,消肿止痛。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虚证:滋阴降火,利咽止痛。取足少阴经穴为主。
咽喉肿痛的处方
1.实证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肺胃热盛配内庭、鱼际。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实证咽喉肿痛的要穴;合谷疏泄阳明郁热;尺泽为手太阴经合穴,以泻肺经实热;关冲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三焦之火,消肿利咽。
2.虚证
主穴: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方义:太溪为肾经原穴,有滋阴降火作用;照海亦属肾经,又通阴跷脉,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任脉,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擅治咽喉疾患;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清肺热、利咽喉。
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实证用泻法,少商、关冲点刺出血;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列缺、照海行针时可配合做吞咽动作。
2.三棱针法:取少商、商阳、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如果您觉得咽喉肿痛比较严重,喝水吃药效果都不明显的话,小编建议您可以去试试针刺治疗。
友情推荐: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有何变化?考情分析来啦!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还原考点练习题涉及到的考点汇总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报考常见问题∣考试资料大盘点!
精华版!中医执业医师112大常考疾病辨证论治汇总!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